第298期:《温州医科大学报》
温州医科大学:第298期:《温州医科大学报》
  • 学雷锋——我们在行动

    摘要:学雷锋——我们在行动   早春三月、烟雨江南,朦胧中浸润的那些红色马甲,是多少年未曾消失的热情身影——那些是名为“志愿者”的“无名之辈”。在第56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0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我校围绕“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公益宣讲,用故事和行动接续雷锋精神   叶沙,一名普通的 16 岁湖南男孩,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叶沙父母通过捐献出儿子器官帮助7名患者重获新生,实现了他生前救死扶伤的愿望,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3 · 5”学雷锋日前夕,我校“生命之光”器官 捐献公益宣传中心通过举办“雷锋家乡来亲人”公益大讲堂,讲述叶沙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生命的感人故事。为实现叶沙生前成为一名医学生的愿望,副校长王良兴还现场颁发了“天使医学生录取通知书”,并鼓励在座青年学生学习弘扬叶沙身上传承的雷锋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的影响下,现场近 200 名同学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一批雷锋公益班团涌现出来,仅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10班(全班30人)就有23人签署了志愿书。   爱心互助,为美丽医大尽一份力   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由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各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组成的“小雷锋”志愿服务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从身边小事入手,积极倡导助人为乐和爱心奉献的校园风尚,为美丽医大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依托线上新媒体渠道和线下“红马甲”服务基地,“小雷锋”服务队的成员们针对同学们生活中高频“痛点”,精心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针对近期降雨多、雨伞容易遗失等现象,服务队同学在早晚下课等人流高峰期精心组织了“红马甲撑伞员”,义务为身边没有雨伞的同学提供撑伞服务,“安全”护送同学们回到寝室。上课期间“取快递难”也是同学们口中高频的生活“难题”,为此“小雷锋”团队的成员开发了线上快递代拿预约服务,预约成功的同学将免费享受“爱心邮差”的暖心服务,解决了不少同学的后顾之忧。此外,“小雷锋”志愿服务队还集中组织开展“啄木鸟计划”“我为教室换 ‘新’颜”“不带早餐进校园”等多项校园绿化美化活动,以点滴行动为美丽医大添砖加瓦。   走向基层,让百姓享受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我校新青年下乡活动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深受各地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今年“3 ·5”学雷锋日主题活动依托“红色星期天”新青年下乡专项行动,各学院、附属医院以实际行动为基层送去医疗健康“菜单”。眼视光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志愿者们前往瑞安蔡宅和安阳开展青少年近视筛查、白内障检测、防盲义诊等眼健康筛查服务,他们以“为 eye 早起一小时,为 eye 远行一千公里”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依托浙南、闽北耳鼻咽喉科诊疗中心和耳蜗国家项目定点单位等专业平台,推出当代白求恩行动“聆听心声”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耳健康筛查、人工耳蜗咨询、耳聋基因检测和爱耳知识宣讲等个性医疗服务。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了鹿城双屿和杨府山,推出以脊柱侧弯筛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学。   精神医学学院和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共同奔赴横屿头文化礼堂和三垟池底村周转房现场,给当地居民提供精神疾病预防知识宣讲和口腔义诊。在瑞安汀田和塘下,护理学院志愿者们为老人提供基础医疗和专业康养服务。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药学院奔赴瑞安莘塍和锦湖街道,为留守儿童开展食药安全宣讲、近视防治科普服务。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和仁济学院在龙湾滨海和洞头东屏街道积极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讲、急救知识培训、爱眼护眼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同时把中华传统健身操和五禽戏相结合,将这一简单有效的康复技能推广到社区和海岛。   引进服务,想方设法为患者带来便捷   除了面向校内的志愿服务和走向基层的医疗服务,各附属医院还策划开展系列暖心活动,将服务引进医院,为患者带来便捷。“3 · 5”当天上午,附属第一医院连续六年推出“爱心出租车”免费送患者到家活动,“爱心出租车”共运送近100车次,受益乘客120余人,受到患者及家属的称赞与好评,当天下午医院还面向患者家属开展了“鼓圈之旅”主题公益音乐治疗活动。量血压、测血糖、义诊咨询、用药咨询、测骨密度,洗眼镜、理发、配钥匙、拍证件照、施八宝粥……3月4日下午,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在学院路院区搭建平台,引进社会公益组织面向广大患者推出精心设计的医疗服务和便民服务项目,诚意满满的“爱心铺子”一揽子服务“菜单”也收获满满点赞。

  • 有 一 种 信 仰 , 名 为 志 愿 服 务

    摘要:有 一 种 信 仰 , 名 为 志 愿 服 务— — 访 校 青 年 志 愿 者 服 务 中 心 杜 文 婷   有一群人,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默默地用双手涤荡人心;有一种信仰,寄托在红马甲上,用青春的视角诠释生命的霓裳。在这个世界,只有少数的星光才被众人推崇。但也总有那么一些星辰,在平凡而深邃的夜空中闪烁着光芒。   2016级影像3班的杜文婷,用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追梦星空的同时,不经意间留下了满身星光。   高中时,小杜初次参加了一场养老院服务老人的义工活动。在为老人们沏茶、洗脚、剪指甲的过程中,她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馨。“这种温馨和家的温暖不同,这是当你帮助了他人之后,产生的一种似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心的救赎感,我觉得这是我该做的,也是我需要做的。”回忆到那时的感受,小杜笑着庆幸着没有因为学习压力而舍弃养老院一行,从而真正认识到志愿服务在自己生命中的别样意义。   进入大学,小杜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加入了校青年志愿服务社。“也没多想,只是单纯觉得可以更容易了解到志愿活动的信息,让大学生活充实一些”,怀着一颗懵懂又炽热的心,小杜在开学之后几乎没有错过任何志愿服务机会,勤勤恳恳地开始了公益志愿的良性循环。   作为大一新生,她报名参加了留学生迎新活动。组长把整个活动策划交给了她,这对于刚刚加入协会的小杜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语言表达的不足和经验的缺失在她面前筑起了一堵似乎高不可攀的墙。“这算是我志愿服务路上一个转折点吧,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应对好这个挑战。”几个晚上的思考,无数次的沟通协调,小杜顺利完成了准备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莫名发现了自己的天赋”。   当日,她负责接待了两名泰国留学生,听着他们用生涩的英语和可爱的语调说着“Here is so nice,peoplehere are so nice”,一种自豪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至今,小杜依然与那两位泰国留学生 保 持 着 联系,她笑着表示,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体会到中国的热情友好,“用微笑征服他们”。   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辛苦枯燥,但是每当得到他人的认可,顿时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么。她曾收到一条南京医科大学团委书记发来的短信,信中只有短短一行字“谢谢,你 最 近 辛 苦了”。简单的一句话,心中的那一份疲倦就随之消失了。   经过了两年的磨炼,小杜成为了校青年志愿服务社的中流砥柱。如今作为副社长的她,担当得更多了,考虑的也不再只是自己如何服务他人,而是如何带动他人服务社会。   小杜表示,现在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她和她的团队也制定了奖惩原则来规范志愿者管理。通过分组开会决定岗位,通过轮班替换减轻压力,通过现身说法实地督导,通过严厉措施摈弃散漫,在这样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服务活动中,最大化地激发志愿者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追梦星空的团队。   谈到将来,小杜打算组建一个团队去偏远地区支教,除了教一些语文数学这样的普通学科,也教一些医学知识,让更多人关注生命、热爱生活。

  • 温州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摘要:温州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温州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于 2007 年 5月,是学校团委直属学生志愿组织,现有志愿者服务社 12个,志愿服务基地46个,注册志愿者23000余名。   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校青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万千学子的深厚情怀。它承担温州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工作、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等任务。“志愿者是极度被需要的,这种感受非常珍贵。用自己的帮助换来他们的笑脸,这大概是支撑我身于繁琐工作却愈加坚定的原因。”来自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16级市场营销专业的陈岑为现任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社长。“校青志的活动各式各样,召集到足够数量的热心志愿者却似乎越来越难。”陈岑提说。在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近三年的时间里,她一直留心着组织存在的问题。很多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对服务很热心,但是选择性较强,内对大型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很感兴趣,对基础的志愿服务岗位兴趣不大。此外,志愿者服务水平还需要提高,服务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让志愿服务流程规范化、培训高效化。”作为志愿团队的组织者,她提出要真正将志愿精神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并落实需要一代代的“雷锋”不忘加入志愿队伍的初衷,始终坚守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